服用哪些藥會對駕駛有影響?

2022-06-23

近年來,酒駕的危害越來越深入人心,但另外一種同樣可以造成危險駕駛隱患的“藥駕”,卻往往被大家忽視。 今天,藥師就來盤點一下7大類服用後會影響駕駛安全的藥品。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2245322438-0.jpg
服用這些藥 你可能“被酒駕”
“藥駕”,顧名思義就是駕駛員服用了某些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後依然駕車出行的現象,由於這些藥物服用之後可能產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頭暈、耳鳴、視物不清、反應遲鈍等不良反應,很容易釀成禍患。
從廣義的藥駕來講,酒精其實也屬於藥駕的一種,但在國內外的研究和報導中,都將藥駕和酒駕分別描述。 主要是因為除了更為常見外,酒駕的判斷可以通過呼氣酒精濃度或血中酒精濃度的檢測結果快速判讀,有明確的指標範圍。 但可能引起藥駕的藥物品種更多,檢測方式技術要求更高,因此存在缺乏藥物篩查標準、藥駕的辨別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的實際操作層面的困難。 所以大家對藥駕的意識尚有待提高。
目前交通事故當中司機體內酒精出現的頻率呈降低趨勢,而藥駕出現的頻率呈增高趨勢,藥駕也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
目前最為人們所知的可能引起藥駕的藥品應該是藿香正氣水,它是含有酒精的製劑。 除此之外,還有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十滴水、感冒止咳糖漿等製劑中含有酒精。 有些人喜歡飲用藥酒,藥酒是用75%酒精浸泡中藥材所成,也會成為引起藥駕或是酒駕的隱患。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22453312Y-1.jpg
小藥箱裡的常備藥 “威力”甚至大過酒精
除了製劑原因,還有一些藥物,因為本身的藥理作用,會產生不良反應影響駕駛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7大類在服用後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並提出在服用這些藥品後應禁止駕車。 這些藥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常見,包括:
不良鎮靜催眠藥藥駕 比如唑吡坦、地西泮、艾司唑侖,會使人頭暈困倦、嗜睡、視力模糊、注意力下降。
不良抗癲癇藥駕 比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可能會使人頭暈頭痛、嗜睡等。
不良抗過敏藥駕 比如扑爾敏也會產生嗜睡。
不良解熱鎮痛藥駕 比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會產生頭痛、頭暈、視覺障礙的不良反應。
不良鎮咳藥駕 比如右美沙芬,會產生嗜睡、頭暈的不良反應。
不良抗高血壓藥物 比如硝苯地平,會產生頭痛、眩暈、嗜睡、低血壓。
不良降糖藥駕 比如格列美脲,可能會產生低血糖,從而導致驚厥、昏迷、意識模糊。
這些藥物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強度甚至超過了酒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西藥以外,有的中藥也可能會有藥駕的風險,比如天麻含有天麻素,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人參有抗疲勞作用,但長期使用易出現煩躁不安現象。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2245361D4-2.jpg
三種服藥習慣 最易發生不良反應
無論是何種藥物,都一定要依照藥品說明書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當的用藥行為會造成包括藥駕在內的不良事件的發生。
超量服藥 包括超劑量或自行增加用藥頻率。 藥物的很多作用是與劑量成正相關的,超量服藥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
重複用藥  比如部分感冒藥多為複方製劑,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鹼、氯苯那敏等,這些成分容易使人不良犯困。 如果再同時服用鎮咳藥,尤其是複方製劑,其中有的藥物成分可能是重複的,使得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際服藥量不良增加。
藥物混吃產生相互作用 藥物與藥物之間也可能影響其在人體的作用,隨意增加藥物種類,也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機率。
服藥至少6-8小時後再開車
無論是專業駕駛員,還是普通民眾,在服藥期間都應盡量避免開車上路。 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如果服藥後出現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頭暈、耳鳴、視物不清、辯色困難、定向差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駕駛行為。
從專業而言,藥物在人體內完全清除一般需要3至5個半衰期。 所謂半衰期是指,從服藥開始一直到藥物在體內血藥濃度降低到最高血藥濃度一半的時候,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 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很難做到,也至少應該在藥物在人體內的血藥濃度達到最高峰後,下降到一定水平才能駕車。
藥物與藥物不同,血藥濃度下降所需的時間也並不完全相同。 但是一般來說服藥後至少需要6-8個小時後才能駕車。
避免不良掉坑 服藥之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