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會引發哪些流行病爆發?

2022-06-22

在自然界中至少有  10,000  種病毒具有感染人類的能力,不過目前絕大多數病毒都只在野生哺乳動物中無聲地傳播。 然而,如果氣候和土地利用發生了變化,將為以前地理上孤立的野生動物物種之間的病毒共享帶來新的機會。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144S06091-0.jpg

近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預計到  2070 年至少會發生 15000 次新的跨物種病毒傳播。 這些增加的病毒共享機會可能會提高未來 50  年內出現從動物跳轉至人類的新傳染病的風險,尤其是在非洲和亞洲。

研究人員預測,隨著全球氣候的持續變暖,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和病原體的野生動物將被迫遷移它們的棲息地,然而這些走投無路的野生動物很大可能是往人類居住的地方遷移,這種現象將大大增加病毒向人類傳播的風險,從而導致新的流行病毒爆發。

科學家們還指出,氣候驅動的物種擴散和病毒進化可能已經在發生中。 這些氣候轉變可能導致了埃博拉病毒、冠狀病毒或其他新病毒的出現,並使得新病毒更難被追踪,也使得病毒更容易跨越“墊腳石”物種進入人類,即病原體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

隨著氣候變暖,許多動物物種被驅趕到新的環境,一起帶去的還有它們的寄生蟲和病毒。 這些因氣候變化導致的地理遷移或促進了此前毫無交集的物種間的病毒交換,並且可能會促進人畜共患病的“溢出”(spillover),即病毒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144S02364-1.jpg

在此之前,很少有研究評估全球性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未來潛在的病毒共享和新發疾病的熱點地區。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Colin  Carlson 和同事研究了到 2070 年時 3870 種哺乳動物的地理範圍在不同的氣候變化場景下可能發生的變化。

研究人員利用一個哺乳動物病毒共享模式的模型,對  3139  種動物間未來跨物種病毒傳播的機會進行了預測。 哺乳動物物種間由於氣候變化的新相遇有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但將集中在熱帶非洲和東南亞人口密度高的區域。 在氣候變暖  2°C 的場景下,預計 2070 年時因氣候變化驅動的哺乳動物分佈重組,至少會導致 15000  次新的跨種族病毒共享事件。 而且研究預計這些新的病毒共享事件主要由蝙蝠驅動,而蝙蝠可能攜帶容易傳播給人類的病毒。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144S04207-2.png

這項工作的重點是地理範圍的變化,由於地理範圍的變化將導致不同的哺乳動物的棲息地也跟著發生變化,因此當同物種的哺乳動物第一次遇到其他物種的哺乳動物時,這種氣候變化導致的地理遷移或促進了此前毫無交集的物種間的病毒交換,從而導致它們將共享數千種病毒。

而且令人擔憂的是,動物棲息地將不成比例地移動到與人類住區相同的地方,從而產生新的溢出病毒。 在當今全球氣候變暖  1.2 度的情況下,這一過程的大部分可能已經在進行,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可能並無法阻止這些事件的發生。

https://cdn.coolban.com/ehow/timg/220618/144S14E8-3.jpg

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氣溫升高將對蝙蝠產生影響。 眾所周知,蝙蝠是新型病毒最大的攜帶者之一,而且他們的飛行能力將使他們能夠長途旅行,並分享最多的病毒。 由於蝙蝠在病毒出現、傳播過程的核心作用,因此氣候變化對大流行病爆發影響最大的預計將是東南亞地區,因為這是蝙蝠多樣性的全球熱點。

總之,該研究表明,隨著病毒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宿主物種之間傳播,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可能是驚人的。 而氣候變化將成為大流行疾病出現的最大上游風險因素——超過森林砍伐、野生動物貿易和工業化農業等備受矚目的問題。

資助這項研究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項目主任  Sam Scheiner 表示,“COVID-19 大流行,以及之前  SARS、埃博拉和寨卡病毒的傳播,表明病毒從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為了預防它們再次傳播到人類身上,我們需要了解它們在其他動物中的傳播。 這項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導致的動物運動和相互作用可能會增加病毒在物種之間跳躍的數量。 ”